在群體裡,容易依照別人的想法過活;在孤獨裡,容易依照自己的想法過活。可是,唯有在群體裡還能夠保持著特立獨行,才值得我們注意。---愛默生
"思考錯誤"的概念,稱作"系統性地背離理想的、邏輯的以及理性的思考與行為。"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常常因為外在的環境、心理素質、他人言語甚至人性,而影響了自我思考的正確性,這本書簡易來說就是告訴你"那裡想錯了"。整本書分成五十二個章節,作者定義每章節的主題、次標題與實際案例,用淺顯易懂且貼近我們生活的方式點出謬思。
存活者偏誤,點出人性往往關注成功-創業有成的企業家、舞台上閃耀動人的明星,一飛沖天的新興公司,卻忽略無數失敗的案例。有許多和Google一樣有創新文化與人性管理的公司,卻始終無法出頭,而瀕臨萎縮;有許多拋棄一切,希望能和披頭四、五月天一樣成功的地下樂團,仍然無法養活自己。這個論調並不是告訴我們不要追求夢想,而是提醒我們追逐夢想的同時,千萬不要高估成功的機率,偶爾在哀傷之中散個小步,對我們的判斷才會是健康的方向。
泳將身材的錯覺,是因為具備好身材才能成為游泳健將,還是因為勤於游泳才能養出好身材,其實這些都是透過篩選後的好現象。以前念雄中時,一直認為老師又混又爛,但為何外界會認為雄中是所一流的學校,原因來自於聯考制度,篩選出成績優異或智商較高的一群學生,對於未來的大學或職涯之路自然會優於一般。回歸現實面,化妝品廣告的模特兒或明星,是因為使用了些保養品或化妝品,才能有這麼出眾的相貌和氣質嗎?我們使用了這些保養品或化妝品就能擁有美麗的面容嗎?所以透過優良篩選,其目的是引導眾人相信某項事務,而這樣的錯覺引導正是世上一貫的廣告手法。
沉沒成本謬誤,重點在強調停損的概念,最常看到的就是股票漲到獲利目標時,我們會慣性的脫手賣出,但若股票跌的時候,我們卻越抱越緊,認為已經投入這麼多資本,再等等自然可回補。回歸到我們的工作之中,簽了一份合約後,由於客戶問題(奧客),團隊執行能力的落差,以致成本虧損極大,我們卻仍思考撐下去就有機會再創造原有的收入,可以貼補虧損。為了完成某件事情而持續加碼,我們可以思考更多好的理由和目標,但千萬不要執著在已經投入這麼多成本,怎麼可以放棄呢?這樣的想法。
司機的知識,電視上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名嘴每天大談闊論,似乎是各領域的專家,其實他們不過是善用網際網路的優勢,快速消化與取得知識,進而用誇張的言論喧染,這就是一種司機知識,而非真正的專業知識(具備三種 know how 更有競爭力 : 司機知識、專業知識和…..?)。我們一定要能夠明辨是非對錯,尤其對於發言人、名嘴等類型的人士。孔子說:"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",真正有知識的人,對於不熟悉的領域,就會老實招認:"我不曉得",對這樣的坦白,不但不感羞愧,反而帶有驕傲。
團體迷思,一群優秀的管理者,往往自認為思考縝密,尤其當領導人也認同時,就會發生共識決的現象,幫每個人放到同一艘船上,同舟共濟。但這將造成原本有不同想法的人,也會順著這個勢而沉默不語。身為領導人,一定要擁有敢於說出不同想法的夥伴在身旁,時時挑戰自己或團隊的想法,才能規避嚴重的決策錯誤,這樣的角色雖然不是受歡迎的人物,但鐵定是最重要的人物!
月暈效應,我們往往會迷失在某個觀點,並且用這個觀點去設想事務的全貌,情人眼裡出西施,就是典型的月暈效應。常常我們看到一家公司的季報、半年報與年報,就以財務結果去評論這家公司的好與壞,而忽略了他的生意模式、人才管理與未來創新,僅憑著財務數字就衡量其未來的趨勢與優劣。如同看到外型姣好的人,就很容易主觀認定他的同時擁有良好內在與才華,但常常事與願違,並非每個人都十全十美。所以我們要培養忽略突出特徵的能力,進一步深入探究事實與人的本質,不要被月暈所影響。
身為業務,我們的工作就是在與人溝通,在雙方妥協下,達成交易目標。上述的思考盲點,是希望我們能夠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,也可讓我們應用來與人溝通的善意技巧,所謂知己知彼、百戰百勝,改變思考模式,認清外在競爭與客戶面貌,同時間也可以思考如何運用這些偏差、錯覺、迷思與謬誤來達到欺敵的效果,當然若功力不足,也很容易被你的對手試出你的伎倆。與大家共勉之.....
留言列表